101. 炭疽杆菌:最大的致病G+杆菌,菌落低倍镜下卷发状,不分解乳糖,对碘和氧化剂敏感,有菌体多糖,荚膜多肽,芽胞,炭疽毒素四抗菌素原,用1:1000的升汞固定5min,其选择培养基是戊烷脒血平板,鉴定试验有:串珠试验,噬菌体试验,重碳酸盐毒力试验(有毒力形成芽胞呈M型),青霉素抑制试验等。蜡样杆菌能耐受100℃30min。 102. 产单核李斯特菌:对人致病,β溶血,25℃有动力,能在4℃进行冷增菌,在半固体中可现倒伞状,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新生儿是重要特点,常伴EB病毒引起传单。 103. 分枝杆菌细胞壁含大量脂类,可占干重的60%,无内外毒素,致病性与其索状因子,蜡质D,分枝菌酸有关。 104. 结核分枝杆菌:人型和牛型,曾发现G+非抗酸颗粒称Much颗粒,无芽无鞭无荚,烛缸法不适,应用二氧化碳培养皿,常用罗-琴或米氏7H10培养基,35~40℃可长,35~37最适,pH6.5~6.8,18h分裂一代,2~6周才能长出菌落,不发酵糖类,人型的烟酸,硝酸盐还原,烟酰胺酶试验均阳性。可出现Koch现象(初次不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是Koch在1891年观察到。 105. Hamsen在1937年发现麻风杆菌,G+,无动力无芽无荚,人是唯一的宿主和传染源,分瘤型和结核型。 106. 多数非发酵菌培养温度以30℃为宜,故常规应先培养于35~37℃,再培养于30℃或室温,观察动力以30℃或室温12~24h滴片为准。氧化-发酵试验是确定非发酵与发酵菌是否利用糖的基本试验。Hugh-Leifson设计的培养基只含0.2%蛋白胨,1%糖,指示剂是溴香草酚蓝。 107. 铜绿假单胞菌:G-,有鞭毛,20~42℃长,最适是35℃,4℃不长,液面可形成菌膜,色素有:绿脓素(溶于水和氯仿),荧光素是绿色荧光素(溶于水不溶于氯化)。 108. 不动杆菌的特征是:氧化酶,硝酸盐还原,动力试验均阴性。主要是鲍曼和洛菲。 109. 流感嗜血杆菌要新鲜血液(含Ⅹ和Ⅴ因子),用石碳酸复或美蓝单染呈现两端浓染,有卫星现象,副流感嗜血杆菌生长只要Ⅴ因子。 110. 军团菌:1976年,USA费城,常规不易着色,最适为36℃,初次分离要L-半胱氨酸,含铁盐可促进生长,主要可用活性碳-酵母浸出液平板(BCYE),不分解糖。 111. 百日咳鲍特菌和副百日咳鲍特菌是百日咳病原菌,常用鲍-金培养基,有百日咳毒素,丝状血细胞凝聚素和腺嘌呤环化毒素。 112. 衣原体:沙眼,鹦鹉,肺炎。原体:姬染紫红色,无繁殖力有传染性。始体(网状体),姬染兰色,为繁殖型无传染性,二分裂式。营专性细胞内寄生。鼠亚种沙眼不侵犯人类,性病肉芽肿由沙眼LGV生物亚种(L1,L2,L3)三血清型引起。 113. 立克次体:人畜共患,有复杂的酶系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发热多是稽留热,恙虫M染色是蓝色,G染色呈暗红色。除罗沙利马体,巴尔通体外其它立克次体只能活在真核细胞内,普氏(流行性和复发型斑疹)以人的体虱为传播媒介,莫氏(地方性斑疹),印鼠客蚤,补体结合试验是立克次体最常用的方法。 114. 支原体:无细胞壁,仅有细胞膜(外,中,内,中间是脂质,内外是蛋白质),最适pH7.6~8.6,D在95%N2,5%CO2中生长好,菌落呈“荷包蛋”)样,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是确诊支原体感染的可靠方法之一,40倍镜下可见油滴状菌落,100倍下可见桑椹状菌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