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罗氏诊断亚太心脏标志物研讨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心脏病学、急诊医学和检验医学领域的国内外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心脏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热点、最新循证研究以及指南中的相关推荐展开深度解读与交流。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卫峰教授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分别担任大会主席,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Evangelos Giannitsis教授、台湾成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李贻恒教授、台湾国立大学李建璋副教授、新加坡中央医院内分泌科高级顾问马荣茂副教授同与会专家就热门心脏生物标志物——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检测(hs-cTnT)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检测(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以及在有心脏病风险的相关疾病中的医学价值和运用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卫峰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 精准高效:hs-cTnT检测0/1h快速算法提升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效能 “近年来,急诊科拥挤的问题在全球普遍存在,对临床诊疗结果产生极大消极影响。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及心内科常见的就诊原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作为致命性胸痛的首要病因,种类繁多且严重性悬殊。如何提高对于胸痛患者的诊断效率、缓解急诊科拥挤程度是目前急诊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Evangelos Giannitsis教授表示。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Evangelos Giannitsis教授 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新版《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管理指南》中,强烈推荐cTn检测使用高敏感方法,且检测结果应在60分钟内得到。0/1h快速算法首次被国际指南正式推荐(I , B),该算法通过间隔1小时连续两次hs-cTn值的绝对值变化进行快速分诊(排除/纳入);指南强调,因各种cTn试剂盒的检测一致性差异,仅经过严格临床研究验证的高敏肌钙蛋白试剂盒可运用此快速算法。一项覆盖3大洲、12个临床中心的TRAPID-AMI前瞻性验证研究证实,通过hs-cTnT检测,0/1h快速算法能够帮助急诊在1小时内快速分诊77.8%胸痛患者(纳入14.4%,排除63.4%),排除患者NPV高达99.1%。 新的快速算法带来显著的卫生经济学成效,一项2018年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的卫生经济学研究通过比较使用1小时算法和标准护理的急诊科停留时间、资源利用情况和经济支出,证实与标准护理相比,使用1小时分诊算法时,平均患者在急诊科停留时间从6.46小时降至4.34小时,减少2.1小时。由此每年可节省约50,000天的床位并显著降低每位患者的费用。从英国、德国和瑞士的模型中可以看到与传统临床路径相比,0/1h快速算法能够帮助节约减少医疗成本38%~46%。[1]李建璋副教授同样分享了0/1h算法运用在台湾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的结果,与现行临床路径相比,新的加速算法运用降低平均花费15%,同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校准的生存年,总体上运用hsTnT的0/1h快速分诊算法提高医疗质量并降低花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台湾国立大学李建璋副教授 科学应用:NT-proBNP检测助力心衰患者全程管理 近年来,生物标志物B型利钠肽(BNP)和NT-proBNP,在急慢性心衰患者临床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和疗效监测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新版《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在慢性心衰诊断流程中将利钠肽检测NPs提前至心脏超声之前,作为重要的排除标准。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更新发布了心衰管理指南,首次推荐将利钠肽检测用于心衰高风险人群(心衰A/B阶段)筛查,通过针对性药物的强化治疗预防进展为心衰。李贻恒教授评论道,“心力衰竭是一种治疗成本昂贵且往往致命的常见疾病,造成巨大的医疗负担。根据ESC指南建议,NT-proBNP的血浆水平可用作初始诊断检测,尤其在不能及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的情况下。NT-proBNP在非急性情况下的心衰排除截断值为125 pg/mL,而排除急性心衰应使用更高的截断值300 pg/mL。在预后方面,ESC和ACC/AHA指南均明确了高NT-proBNP水平与不良预后相关,水平降低则表示预后更好;患者死亡率和再入院降低也通常与NP值降低相关。NT-proBNP检测节省了超声心动图及患者在急诊室花费的时间,同时有助于医生制定出院计划,避免患者早期再次入院。” 台湾成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李贻恒教授 李贻恒教授进一步分享了运用NT-proBNP检测在不同临床环境下对于心衰患者的管理经验,尤其是对于门诊随访的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定期监测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心衰疾病进展,为药物治疗方案调整和优化提供更全面信息。若NT-proBNP水平高于1,000pg/mL或连续升高,表明此类患者死亡和住院风险更高。 同时,李贻恒教授还强调:“新型心衰治疗药物帮助心衰患者进一步改善预后,针对ARNi类药物对于利钠肽生物标志物BNP检测的影响, NT-proBNP将更适合作为心衰预后和治疗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高糖”时代:NT-proBNP检测帮助探索糖尿病管理新模式 糖尿病是发生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糖水平可导致患者心血管损伤并增加罹患心衰的风险,约30%的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例发生于糖尿病患者。 一项前瞻性研究对3,249名未经选择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6年的随访,研究发现NT-proBNP水平越高,患者6年内死亡风险越高,且NT-proBNP >200 pg/ml的2型糖尿病患者6年生存率仅为50%,证实了NT-proBNP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率的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素,即使在基线时无心血管疾病的正常白蛋白尿患者中,效应也很明显。 另一项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发现,NT-proBNP在预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方面优于白蛋白尿。在比较NT-proBNP、hs-cTnT、IL-6和hs-CRP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心衰发生率或进展的单独和联合作用中,NT-proBNP显示出了与心衰的最强关联。 马荣茂副教授同时指出:“在疾病监测方面,NT-proBNP同样具有极高价值。连续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NT-proBNP水平,能够增强临床对未来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或心衰风险的识别能力。相关数据表明,NT-proBNP绝对值增加>400 pg/mL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或心衰风险显著增高。而在血糖控制药物治疗选择上,SGLT2抑制剂治疗能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的风险。” PONTIAC研究证实了通过筛查NT-proBNP>125pg/ml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的RASi和B阻滞剂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2年后的的心血管住院和死亡事件,类似的针对亚洲人群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干预研究ADOPT研究已经在进行中。 新加坡中央医院内分泌科高级顾问马荣茂副教授 “NT-proBNP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人群,能够在风险分层、疾病监测、预防及治疗选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马荣茂副教授最后总结,“糖尿病合并心衰加重已成为当代医学危险最高的疾病组合之一,因此亟需改进亚临床心脏功能障碍的筛查方法,通过生物标志物NT-proBNP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危险进一步分层、优化治疗方案选择,对探索有效的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管理模式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