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临床实验室负责人 2017年6月,我中心向全国临床实验室开展了“静脉采血过程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现况调查,对静脉采血人员进行“静脉采血过程”调查,对“临床生化”和“临床检验”两个专业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进行调查。旨在建立我国静脉采血过程和标本不合格原因质量调查平台,了解目前静脉采血人员的操作情况和临床实验室对不合格标本的处理情况,更好地规范静脉采血操作和不合格标本的接收与处理制度,以更好地提高临床实验室的服务质量。 临床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络平台回报调查结果。截至2017年9月30日,分别回收静脉采血过程调查表5346份、生化标本不合格原因有效调查表899份和临检专业标本不合格原因有效调查表890份。剔除信息不完或信息错误或上报数据不符合要求的实验室后,最终纳入分析的生化和临检专业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调查表分别为866和580份。调查结果表明静脉采血过程中个别步骤的差错发生率较高,包括拍打拟穿刺部位以显露静脉、消毒穿刺部位后不等消毒剂自然蒸发就穿刺、使用压脉带时间超过1min、使用蝶翼针采血且仅采集凝血或血沉管时没有先采集一个废弃管(不需要充满)以保证血液/抗凝剂的适当比例、标本采集量不足和采血结束后未嘱患者不要弯曲手臂。实验室应对加强采血人员的相关培训。生化和临检专业的总体标本拒收率分别为0.076%和0.112%,总体σ水平为4.67和4.56,不同实验室对不合格标本的定义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实验室应加强对不合格标本的识别、监控和管理。 现将调查的统计结果发至各实验室,各室可根据自身水平来规范静脉采血操作和调整不合格标本的管理制度,从而促进实验室服务质量的提高。实验室通过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到检验医学信息网(www.clinet.com.cn)的“室间质评”界面中下载总结报告。同时,我中心基于本次调查结果并参考CLSI GP41文件总结了静脉采血操作过程的相关建议,供各室参考,详见报表下载处。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2018年5月 |